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後記】訪問沖繩大重潤一郎導演生前好友。文後紀錄

配合上一篇訪問而寫的後記

有些零碎的內容因篇幅及內文安排,因此被刪去,像是:
當我問及兩位受訪者對於導演的深刻印象時,他們回憶並提及,大重是位非常會款待客人,擅長辦筵席的人,著名的事蹟包括,曾親手切一大盤生魚片到大島渚拍片現場請所有的工作人員。可見大重與大島渚的交情之深。
此外,他們不只是好(ㄐㄧㄡˇ)友(ㄎㄚ),常談論電影與人生,大島渚更對大重疼惜有加,因此才有那句讓人深深感動的「跟深海魚一樣,如果不發光的話,到處都不會有光」(深海魚の如く、自らが光を発しなければ光はどこにもない)。據說大重將這幅捲軸掛載屋子裡,隨時砥礪自己。




可惜的是,兩位受訪者其實都是在導演人生後面的幾部作品才認識他,並不知道太多導演在東京拍片的訓練,年輕時待過岩波電影製作所的故事(感覺這段就很厲害啊~~),或者與大島渚的交集,還有受過哪些日本電影脈絡的影響。另一方面應該是我不懂日文,此訪問篇幅以訪談內容呈現為主的,必須承認沒有太多心力找原文資料再翻譯。就如,導演曾經拍過一部關於小川紳介的紀錄片《小川プロ訪問記》(1981年),拍攝大島渚訪問小川紳介的過程,希望能夠看到這部作品。
大重熱愛海洋,除了自稱「海盜的後裔」,把海洋當成許多影片的基底,而他的喃喃自語像波浪,不斷在耳邊湧起,說起來奇異,剛開始進入影片會有點煩躁,很想麻煩這位歐吉桑可否不要一直唸自己的人生感言給我聽,但聽久了,搭上配樂給的鼓聲、三味弦及沖繩與的吟唱,還有許多環境音,會被導演的熱情漸漸感動,甚至看到《風之島》後面過於激動,趕緊推薦幾位在宜蘭的朋友去現場看大螢幕。
另外,我覺得在宜蘭播映大重導演的電影是有趣的,如前幾年當代影展時,有篇文章在講沖繩的電影,提到:「在沖繩反基地和平運動與這些影像之間証言性的關聯,乃至獨立製片的傳統,同樣也可以在出身鹿兒島、畢生專注沖繩風俗信仰的紀錄影像工作者大重潤一郎的實踐上找到呼應,大重不但獨立拍攝了以沖繩攝影師比嘉康雄為主題的紀錄片,在他2015年過世前,他更延續比嘉以「久高島女巫信仰」為主題的攝影志業,陸續完成了《久高奧德賽——結章、生章、風章》三部曲。」(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601)雖然和工作人員聊天時,一致認同「辦影展真是蠻不環保的事情」,然而,用另外的角度,像是可以欣賞如此熱愛沖繩在地環境的作者的一系列影片在綠色影播展播映,並瞭解他對於在地文化的想法,我想也可以呼應、對照像是返鄉議題,或與「自然」的關係⋯⋯等等,所以當然很想問,那個「環保」與「綠色」到底又是什麼?總之,會期待之後看到導演晚年的久高三部曲被放映。
此趟訪對我自己而言,最印象深刻的,莫非是訪談的地點:因為受訪者都尚未吃晚餐,我們到了熱炒店,開了啤酒,大大解救我第一次搭配翻譯訪問的焦慮與緊張,Sugee桑的熱情也在酒後如他的手鼓節奏般迸發出來,搭配肢體動作像我們訴說大重導演的趣事與世界觀。
有台灣啤酒陪伴的訪問真是世上數一數二好的時光。還必須感謝厲害的翻譯及工作人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